邱啸飞,1985年生,博士,副研究员。
联系方式:qiuxiaofei@mail.cgs.gov.cn
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2012年至今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前寒武纪地质学以及考古地质等方面科研工作。工作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扬子克拉通神农架地区新元古代基性岩墙时代、成因和构造意义的地球化学研究”)、主持地质调查子项目1项(“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武当-随枣地区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调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地质调查子项目4项。
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建立了扬子克拉通核部太古宙-古元古代构造演化模式,提出扬子陆核古元古代俯冲增生-碰撞造山-造山后拉张伸展三阶段复杂造山模型;
(2)提出扬子克拉通黄陵花岗岩壳幔混合形成模式,强调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可能存在初生地壳生长;
(3)在扬子克拉通北缘神农架地区首次报到格林威尔期与岛弧作用相关的构造-岩浆事件,首次对扬子陆核庙湾蛇绿岩中超基性岩单元进行了精确年代测定,提出华南陆块多微陆块拼合模型,建立了神农架地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三阶段演化模型;
(4)首次在云开地体高州杂岩中识别出俯冲相关的早三叠世花岗质作用;
(5)建立了南秦岭随枣地区前寒武纪构造-岩浆作用过程,首次提出武当-随枣微陆块新元古代自西向东链式裂解模型;
(6)首次在扬子克拉通北缘发现冥古宙(~4.03 Ga)锆石,为迄今扬子克拉通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锆石颗粒;首次在海南省发现古太古代(~3.50 Ga)锆石,为迄今海南岛发现的最古老锆石颗粒。
近五年来发表论文47篇,其中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8篇(国际SCI检索论文8篇、EI检索论文6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 2013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百名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
个人研究兴趣包括但不限于:
(1)华南陆块及周缘前寒武纪基底形成与演化;
(2)金属矿床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方法开发;
(3)利用非传统同位素示踪大陆岩石风化过程;
(4)利用多元同位素示踪中国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及发展历史。